1. 关系运算符:
> | < | >= | <= | == | != |
大于 | 小于 | 大于等于 | 小于等于 | 等于 | 不等于 |
在进行判断时,要么为真(True)要么为假(False),即关系运算符的返回结果都是bool型。
2. 逻辑运算符:
and | or | not |
与 | 或 | 非 |
适用于:同时判断多个条件。
and
计算方式:只有当and两边都为真时才会返回真,一假即假。
在其他语言中常用&来表示and。
例:
- num = 10
- num > 5 and num < 15
- True
- num > 5 and num > 15
- False
or
计算方式:只有当or两边同时为假时才会返回假,一真即真。
在其他语言中常用|来表示or。
例:
- num = int(input('请输入数字:'))
- if num < 5 or num > 15:
- print('值不在5~15之间')
- else:
- print('值在5~15之间')
not
计算方式:取反;真的变成假的,假的变成真的。
在其他语言中常用!来表示not。
例:
- num = 10
- not num > 5
- False
- not num == 5
- True
3. 逻辑运算符的优先级
优先级:not > and > or
即:not是最先运算,and次之,or最后运算。
例:
- not 1 == 1 and 2 == 2 and 1 == 3 or 3 == 3
- True
- not 2 == 3 and 3 == 3 or 1 == 3 and 2 == 3
- True
- #先运算 not 2 接着运算 not 2 == 3 and 3 == 3 和 1 == 3 and 2 == 3
- #最后运算 not 2 == 3 and 3 == 3 or 1 == 3 and 2 ==3
4. 逻辑短路
意义:逻辑运算过程中,如果已经能够得到最后的值,则不会再进行后面的判断,这个称为逻辑短路。
(1)and和or存在逻辑短路,而not不存在逻辑短路。
(2)and存在逻辑短路的情况:
and左边已经判断出是False时,则不会进行and右边的运算,直接返回False。
例:
- 1 == 1 and a == 2
- NameError
- 1 == 2 and a == 2
- False
- #a未赋值
(3)or存在逻辑短路的情况:
or左边已经判断出是True时,则不会进行or右边的运算,直接返回True。
例:
- 1 == 2 or a == 2
- NameError
- 1 == 1 or a == 2
- True
- #a未赋值
(4)在Python中,连续的判断会转化成and进行连接;这时也会出现逻辑短路。
例:
- '1' > '2' > 3
- False
- #即拆分为:
- '1' > '2' and '2' > 3
- False
连续的判断会拆分为为一个又一个紧挨着的判断进行运算。
例:3 > 2 > 1 > 4 拆分为:3 > 2 and 2 > 1 and 1 > 4
5.字符串和数字不能直接比较
例:
- '1' < 2
- TypeError
两个数字字符串可以进行比较,不过要遵循:
数字字符串进行比较时,从两个字符串的最左端一位一位的进行比较,比较时,如果字符串该位置的数字小于另一个字符串的该位置的数字,则这个字符串小于另一个字符串;大于和等于也是这样判断。
例:
- '2' > '1'
- True
- '321' < '123456'
- Fal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