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教版新教材-初中Python复习笔记1
这是我第一次写博客,目的是上课时方便给学生复习,呈现一个知识体系。因为是第一次写,所以排版可能会有问题,也就是说——很丑。
输出语句
print()输出
# 输出
print("你想显示的内容")
# 引号内是你想显示的内容,程序会原封不动的输出
print("文字内容1")
print('文字内容2')
print('''文本1
文本2
文本3''') # 三引号显示多行内容
# 多个内容的显示,用英文逗号做分隔
# 输出时默认每个内容之间以一个空格做区隔
print("内容1","内容2","内容3")
# 数字内容的显示
print(3*2 + 1)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10
- 11
- 12
- 13
- 14
- 15
变量
变量就像是标签,为一个数据取名并贴上标签,这样程序运行时,会顺着标签找到需要的数值
变量命名规则
# 变量名只能包含数字、字母、下划线,不包含其他特殊字符(比如:@、!、#、¥、$等)
# 变量名不能以纯阿拉伯数字开头
# 变量名区分大小写
# 变量名不要和已有关键字重合
- 1
- 2
- 3
- 4
变量申明与赋值
# 声明一个变量apple,表示苹果的数量,数量的值是1
apple = 1
# 需要使用这个数据时,直接写变量名代替,程序会根据变量名去寻找对应数值
print("每天",apple,"个苹果,活到99。")
# 变量的赋值
# 这里要从右到左来看,意思是把数字10传递给变量apple保存
apple = 10
#
# 变量赋值的小技巧:一一对应,用逗号隔开
a,b,c = 100,1,2
a = b = c = 1000 # 只需要连续赋值即可,数值1000会从右到左依次传递,最后大家都是1000了
# 变量交换数值
a = 10
b = 20
a,b = b,a # 这样可以将两个变量的数值进行方便的交换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10
- 11
- 12
- 13
- 14
- 15
- 16
- 17
变量的运算
age = 10 # 比如,现在用age保存年龄,当前年龄10岁
age = age + 1 # 过了一年,年龄增加了1岁
age += 1 # 简写,和age = age + 1结果完全相同,类似的还有自减、自乘等,都可以简写
- 1
- 2
- 3
输入语句
input()输入
# 输入,向计算机程序中输入
input() # 遇到input(),就会停下来等待用户从键盘输入,输入完毕后按回车键,程序才会继续运行
# 如果只是输入,而不做任何其他操作,程序接收到的数据就没有意义,运行也不会显示输入的内容
# 所以一般来讲,都会将输入的内容使用变量保存下来,在需要使用的地方,通过变量名访问数值
name = input() # 通过变量name保存输入的内容
print("你输入的是:",name) # 需要使用的时候,再通过变量name取到数值
# 输入的提示语
name = input("输入你的名字:") # 小括号内引号引起来的这句话,就是提示语
# 提示语不影响输入内容,只具有提示作用
# 注意:input()输入默认是字符串(也就是文字)
age = input("输入年龄:") # 这里就算输入了数字,比如12,程序仍然会认为是"12",强行当成文字处理
# 如果确实需要输入数字,可以使用强制类型转换,本文后面会解释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10
- 11
- 12
- 13
- 14
- 15
- 16
- 17
数据类型
# 数据类型就是把数值按照格子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型,这样计算机在存储、运算的时候更方便
# 常见的类型有整型、浮点型、字符串、布尔值
print(123) # 整型,int
print(123.0) # 浮点数,float
print("123") # "文字字符串,str
# 布尔值bool,对应两个值:True、False
print(1>2) # 1>2 的结果是错的,所以是False
#数据类型的转换
#将字符串转换成整数,int()
a = int("123")
print(a+10)
# 将整数转换为字符串,str()
a = str(1234)
print(a,',向前进')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10
- 11
- 12
- 13
- 14
- 15
- 16
- 17
数据的运算
# 加、减、乘、除分别对应的符号:+ - * /
print(10+3) # 加号,结果是两数相加的值13
print(10-3) # 减号,结果是两数相减的值7
print(10*3) # 乘号,结果是两数相乘的值30
print(10/3) # 普通除号,结果是10除以3的值,会保留小数3.333333333
print(10//3) # 整除号,结果是10整除以3的值,只会保留整数部分3
print(10%3) # 取余号,结果是求余数,10除以3,商为3,余1,所以值是1
print(10**3) # 幂运算,结果是10的3次方
# 运算顺序:先乘除、后加减,从左至右,若遇到小括号,先算小括号里面的
#字符串的运算
# 字符串也可以做乘法、加法运算
print("文字1"+"文字2") # 字符串加法,会把两个字符串合成一个更长的整体
print("文字1"*3) # 字符串乘法,是字符串和数字之间的运算,会把字符串变成重复n次的长字符串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10
- 11
- 12
- 13
- 14
- 15
选择判断
if语句
if 条件表达式1:
代码1
# 1、条件表达式写完后,以英文冒号表示条件结束;
# 2、属于if的代码,需要用4个空格或一个制表符(tab)保持缩进,如 代码1 ,就是表示它属于if
# 条件表达式,一般都是比大小、比相等,举例
if 100>0:
print("100比0大")
if 100<0:
print("100比0小")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10
- 11
if-else语句
# 假如需要必须2选1的情况,可以使用if-else的组合语句,如下
if 条件表达式1:
代码1
else:
代码2
# else意为“其他的、别的”,这里可理解为“否则”
# 上面结构的意思就是,如果 条件表达式1 正确,就运行代码1,否则运行 代码2,必须2选1
# 举例
a = int(input("数字:"))
if a>0:
print("大于0")
else:
print("小于等于0")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10
- 11
- 12
- 13
- 14
- 15
- 16
if-elif-else语句
# 假如需要多选1时,可以使用if-elif-else组合语句,如下
if 条件表达式1:
代码1
elif 条件表达式2:
代码2
elif 条件表达式3:
代码3
elif 条件表达式4:
代码4
else:
代码5
# 举例
a = int(input("数字:"))
if a>=90:
print("A")
elif a>=80:
print("B")
elif a>=60:
print("C")
else:
print("D")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10
- 11
- 12
- 13
- 14
- 15
- 16
- 17
- 18
- 19
- 20
- 21
- 22
- 23
比较运算符
print(1 == 1) # 判断等,是两个等号,因为一个等号表示赋值,这里的结果是True
print(1 != 1) # 不等,英文感叹号和等号组合,这里结果是False
print(1 > 0) # 大于,就是尖括号,这里是True
print(1 < 0) # 小于,这里是False
print(1 >= 1) # 大于等于,大于符号后面跟个等号,这里是True
print(1 <= 1) # 小于等于,一样的,这里是True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逻辑运算符
# 有多个条件表达式需要判断时,可以使用多个if语句嵌套,也可以使用逻辑运算符简化
# 逻辑运算符有3个,分别是and、or、not,表示 与、或、非
# 逻辑运算符的两边都是完整的条件表达式,最后的计算结果还是布尔值
a = int(input("数字:"))
print(a > -10 and a < 10) # and表示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,才算正确
print(a > 10 or a>0) # or表示两个条件任意满足一个,就算正确
print(not a > 10) # not表示,条件不满足时,才正确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编程时常用快捷键
注释:Ctrl + /
退格/缩进:Tab
进格:Shift + Tab
全选:Ctrl + A
复制:Ctrl + C
粘贴:Ctrl + V
查找:Ctrl + F
替换:Ctrl + G